暴雨过后
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暴雨、水灾后卫生条件差,会带来微生物和病毒,要格外注意给人体健康带来隐患。
01
暴雨之后易发这些疾病
暴雨过后防传染病,特别是痢疾、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还有皮肤炎症。
丹毒和淋巴管炎
一般大雨过后,大家趟水后细菌容易从皮肤毛孔乘虚而入,钻到淋巴管里,从而引发丹毒和淋巴管炎等。如脚上有破口,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间擦疹、脚足癣
长时间在渍水中浸泡后,皮肤的屏障功能遭到破坏,真菌和细菌便有机可乘,很容易引发间擦疹、脚足癣等皮肤病。
有糖尿病病史的人更需要注意,及时脱离污水环境,擦干脚部,预防真菌和细菌感染。
抽筋、关节炎、风湿病
下雨天很多人会换上凉鞋冒着雨上下班,会用凉水冲脚以保持干净。但凉水洗脚,会使毛孔骤然关闭阻塞,加上肌肉疲劳、紧张度增加,腿脚很容易抽筋,更可能诱发关节炎和风湿病等。
此外,污水中一般多虫。如果被虫咬后仅是瘙痒,可以用激素类软膏如糠酸莫米松乳膏来止痒。
暴雨季,一定要知道这些事!
1.绝不能吃淹死、病死的禽畜和水产品,不吃腐败变质或被污水浸泡过的食物。
2.入口的食物要注意食品卫生,不喝生水,尽量喝相对清洁的水,比如密封桶装水、瓶装水或烧开后的水。
3.注意周边环境,尽快清洁;防护皮肤,适当用药。
4.针对皮肤传染类疾病要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尽量减少在污水中浸泡,下水后及时冲洗清洁、擦拭干净。
5.如果皮肤已受损,要把受伤的地方清洗干净,尽量保持干燥,及时应用皮肤外用药,防止病原体通过皮肤黏膜侵入人体。
6.如果不得已要涉水,涉水前在双腿涂上防水油膏,尤其是趾间。如果皮肤本来就有破口,先在疮口处涂上抗菌药膏,有可能的话穿上高筒雨靴或套上厚实的塑料袋,切忌光脚涉水。
7.外出归家后,最好仔细冲刷双脚(最好用温水),再用干净的毛巾抹干,保持双脚干爽。如有需要,可用12.5%的明矾加3%的盐水配置成溶液浸泡双小腿2~3分钟,然后再用清洁水洗净晾干;或者用适量医用酒精擦洗消毒。
8.如在涉水之后出现红斑、水疱、瘙痒等症状,请及时就医,尤其是本来就有足癣或其他皮肤病的患者,不能凭经验用药。
9.有灰指甲、脚气、脚上有破口的人,更应注意保持足部卫生。
10.寒从脚下起。大家在雨天出门前,最好在包里准备一双更保暖的鞋子以及棉袜。脚部淋湿后,可在第一时间用纸巾或者毛巾将脚擦干,换上干爽的鞋袜以保暖。
02
居家注意个人和环境卫生
-
勤洗手。吃东西前后要洗手,便前便后要洗手,洗手时最好打肥皂,并在流水下冲洗,手指缝、手腕都要洗到,插手用的毛巾必须干净。个人的脸盆、毛巾要单盆单用,防止感染红眼病等疾病;
-
保持心情愉快,良好的心情,可以增强对疾病的免疫力。泥石流灾害是暂时的,即使灾害会带来一些生活上的困难,仍然要坚持注意个人卫生。出现发热、拉肚子要及时找医生诊治,不要乱吃药;
-
潮湿闷热天气容易滋生霉菌,要保持室内和车内环境清洁;住宅或帐篷附近不要有堵洼积水;
-
禽畜粪便、垃圾要尽可能远离住宅或帐篷,远离水井等水源,并且及时清扫和消毒,清除能引起真菌滋生的水源或潮湿源头,维修室内外有渗漏的地方;
-
保持室内相对湿度在60%以下;
-
尽可能少开衣柜门,避免吸湿性较强的棉、麻、丝、毛等织物霉变;
-
家中家具防霉,不妨利用空调,使房间温度保持在15℃至25℃,并常用干棉布除尘、上光,避免因湿度过重生出霉斑。
03
外出行走防意外
暴雨天气应尽量减少外出。在雷雨中行走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
要穿雨衣或撑木柄、竹柄雨伞,不要撑铁柄伞;
-
要远离户外高空广告、受损的电力设施等,小心被高空坠落物击伤;
-
不要站在空旷的高地上和大树下避雨,这里最易受到雷击;
-
不要待在开阔的水域和小船上;
-
不要站在电线、旗杆周围和草堆、帐篷等无避雷设备的高大物体附近;
-
不要靠近铁轨、金属栏杆和其他庞大的金属物体;
-
不要携带金属物体在露天行走;
-
外出时最好不要骑自行车和摩托车;经过建筑工地时要保持距离,有的工地围墙经过雨水渗透,可能会松动;
-
开车外出时遇到大风,不要高速行驶,尽量避免超车。
04
住处被淹要消毒
雨过天晴水退后,要对被水淹过的房屋进行消毒处理,并采取相应的防蚊、防蝇和防鼠害措施。被水淹过的房屋和环境中会有多种细菌、病毒残留,因此在入住前应对不同物品和不同环境进行消毒。
-
打扫房屋,开窗通风;
-
对墙面、桌面、地面使用消毒剂消毒;
-
被水浸泡过的被褥、衣物等,要先清洗干净后再曝晒,干透后方可使用;
-
对于被水淹过的餐具、茶具等食用器具,要采用煮沸方式进行消毒,最好煮沸半小时以上。
审核 | 武少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