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以“匠心闪耀、京彩绽放”为主题的第三届“北京大工匠”表彰大会在北京展览馆举行。这是第二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的重要活动之一,也是28位第三届“北京大工匠”首次集中亮相。大会上,北工院副教授——文物数字化工程师杨晓雪等4位第三届“北京大工匠”,作为工匠榜样现场分享了成长经历和工匠故事。我校两名毕业生程旭东和李锦山也作为第三届“北京大工匠”,一同出席了此次大会。
第三届“北京大工匠”表彰现场
第三届“北京大工匠”表彰现场
文物数字化工程师杨晓雪
“要持续深化工匠培育选树机制,围绕首都产业发展需要,坚持实战实绩导向,加大评选表彰力度,让‘北京大工匠’成为首都劳动者的响亮名片。”大会上,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齐静表示,要利用教育、科技资源集聚的优势,打造“首都职工教育培训联盟”,开展工匠学院建设试点,培育职工匠师队伍,为职工提供更广阔的成长成才平台,特别要深化区域劳动和技能竞赛,促进资源共享、交流合作,自觉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其中,为文物拍摄360°无死角的全身照,用扫描仪获得三维空间数据,把照片和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将平面图案变成三维立体式图像,就是杨晓雪的工作——文物数字化,通过数字化手段还原文物,让人足不出户就能远程观看到文物的原貌,让文物“活”起来。
作为一名文物数字化工程师,我校杨晓雪副教授长期致力于用数字化手段还原文物,完成了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等多个文物三维数字化相关项目;作为核心成员参与起草并发布我国第一个文物数字化团体标准。
机电工程学院副教授杨晓雪
“很荣幸能获评‘北京大工匠’,这不仅是对我们技能上的肯定,也让我们在文物数字化的道路上更有信心。希望未来在数字化保护的过程中能做得更好,带动更多人加入我们行业,推动行业进步。”杨晓雪告诉记者,她从2016年开始从事文物数字化行业,到目前为止,已经为中国国家博物馆近万件文物进行数字化,她所在的团队已经完成近20万件文物的高清数字化工作。她说,工匠精神不是口号,而是存在于一个人对自己工作用心、专心、精心乃至极致的追求。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文物保护工作者,她要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把文物保护好,讲好文物的故事,为推动文保行业进步做出贡献。
执著专注、精益求精,勇于超越自我,做奋进新征程的实干者!一丝不苟、追求卓越,潜心技术攻关,做奋进新征程的引领者……”表彰大会上,28名第三届“北京大工匠”集体宣读了《北京工匠宣言》。
第三届“北京大工匠”表彰大会受到中国新闻网、央广网、新京报、新浪网、搜狐网、今日头条等众多媒体报道,工匠精神得到广泛传承和弘扬。
喜报!我校荣获第四届机械行业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创新及创业大赛一等奖
《北京日报》报道第三届 “北京大工匠”——我校杨晓雪副教授优秀事迹
《劳动午报》报道第三届“北京大工匠”——我校杨晓雪副教授优秀事迹
《北京晚报》报道第三届“北京大工匠”——我校优秀毕业生程旭东
北工院榜样 | 优秀毕业生程旭东:干一行 爱一行 钻一行
北工院榜样 | 优秀毕业生李锦山:用奋斗书写青春,用匠心铸就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