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
《中国教育报》刊发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专版
邀请专家学者撰写学习体会文章
以激励全国广大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
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
志向和抱负
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党委书记杨志成
以《教育家精神指引教师发展》为题
从三个方面
阐释了新时代教师
如何弘扬教育家精神
▲2023年9月14日《中国教育报》第6版
教育家精神指引教师发展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党委书记 杨志成
今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群体中涌现出的教育家和优秀教师的精神进行高度概括,提出了关于教育家精神的重要论述。这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理论丰富,是对教育家和优秀教师的充分肯定,是对全国广大教师努力发展的激励和指引,为每一名教师树立了心中的榜样、点燃了前进的明灯,对进一步全面提升教师队伍质量,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为每一位教师实现自我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一
新时代教师要以教育家精神为追求,始终把从教报国当作终生事业。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体现了广大教师的爱国精神。心有大我就是要求教师心怀“国之大者”,心中始终装着祖国和人民,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始终把从教报国当作自己终生为之奋斗的事业。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体现了广大教师的自律精神。“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教师的道德情操需要通过始终严以律己的自我修养不断提升。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体现了广大教师的育人精神。教育是一门育人的科学,教师只有掌握了科学育人的智慧,才能善于启智润心、因材施教。教师不仅要学会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更应深入研究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体现了广大教师的探索精神。攀登知识的高峰,从来不会轻轻松松。教师要求学生勤学苦练,首先自己要为学生树立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学术榜样,用自己躬耕教坛、攀登科学高峰的态度感染、激发学生,做学生的“引路人”。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体现了广大教师的仁爱精神。好老师应该是仁师,没有爱心的人不可能成为好老师。教师的爱是对教育事业的爱,这种爱体现在甘守三尺讲台的乐教情怀,体现在关爱每一名学生的师者仁心,体现在默默奉献的两袖清风。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体现了广大教师的弘道精神。自古以来,我国知识分子就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和传统。教育家精神就是要传承这种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精神,指引新时代的广大教师,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立德树人,担负起建设教育强国的光荣使命。
二
新时代教师要以教育家精神为标尺,全面提升教书育人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家精神的重要论述构建了教育家精神的理论体系,为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了引领方向和行动指南。教育家精神六方面的内涵,从教育家和优秀教师从教的目的论和方法论维度,构建了教师发展的理论体系框架。心有大我、至诚报国,启智润心、因材施教,胸怀天下、以文化人,分别从理想信念、育人智慧、弘道追求角度,构建了教师从教的目的论维度,让育人、弘道、报国成为广大教师的精神追求。言为士则、行为世范,勤学笃行、求是创新,乐教爱生、甘于奉献,分别从道德情操、躬耕态度、仁爱之心方面,构建了教育家和优秀教师成长的方法论维度,让道德情操、躬耕态度和仁爱之心成为教师自我发展的行为追求。教育家精神为广大教师不断发展提升、履职尽责提供了指引,是教师实现自我发展,立足经常、落在日常的行为指南,对全面提升广大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和厚植教育报国情怀具有重要实践引领价值。各级各类学校应该把弘扬教育家精神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引导广大教师时刻以教育家精神为标尺,不断完善自我,努力提升自我,为更多的教育家成长搭建舞台、提供支持、做好引领。
三
新时代教师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服务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教育家精神的提出,对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养,培养更多教育家和优秀教师起到了战略引领作用。新征程上,每一位教师都要牢记自己是新时代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以教育家和优秀教师为人生高标,以师德师风为第一标准,全面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准则,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全国广大教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以自己的成就赢得社会尊重,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应有贡献。
点击“阅读原文”
跳转《中国教育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