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28日
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
在山东省烟台市举办
本届大赛共吸引来自海内外的
6206个博士后团队及项目报名
参赛总人数达2.5万人
收获满满!
来听参赛选手怎么说~
各路高手齐聚烟台
展现着新时代博士后创新创业风采
他们有的打造“AI战友”
有的突破电磁发射探测瓶颈
还有的实现“植物保护自己”
在各自的领域
用智慧助力国家发展
快来看看他们的故事吧!
90后女博士携手“AI战友”
勇闯全国“最强大脑”巅峰对决赛
参赛期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的90后刘敬一作为项目参赛代表人之一,为参观者们介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参加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的项目——“AI战友”作战终端。
为什么选择博士毕业后投身于国防事业?刘敬一说:“第一是根植于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怀;第二个是在高考的时候当时就想当兵,但是天不遂人愿当时没有实现。通过之后不断地学习,选择并确定了与国防相关的研究方向和职业理想,想为国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也算圆了自己一直以来的‘从军梦’。”
对于参加本次大赛,刘敬一认为不仅是对个人的一个锻炼机会,还可以与来自全国的“最强大脑”们以及专家学者进行学术研究上的交流,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同时,这样的平台也能让“AI战友”作战终端这样的我国自主研发的现代化军工产品被更多人看到并有进一步的了解,也希望能够吸引更多人才加入建设国防的工作与研究中。
说到本次参赛项目——“AI战友”作战终端,刘敬一介绍道,这是一套围绕提升局部小规模战争中班组/单兵作战效能打造的新型智能化战术信息系统。通过将AR、数据挖掘、博弈推理等人工智能技术与战术作战应用进行有机结合,该系统能够实现态势增强现实显示、多维模式交互控制、态势深度认知分析、智能辅助决策生成、威胁自动预测告警等功能,可大幅提升班组/单兵对周遭态势的感知、认知、决策、行动等多维度作战能力。
战术中信息产品在民用上也有相应的应用场景,比如应急救灾、解救人质、反恐维稳等一些方面,将会为一些特殊场景提供更加有效的解决方案,从而更好的保障人们健康安稳的生活环境。
庞营:希望为我国的海洋油气资源探测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吉林大学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林君院士团队在站博士后庞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感谢大赛为团队提供了展示自我,合作交流的机会。
“吉林大学林君院士团队致力于发展完备的近海到深远海探测装备‘理论-硬件-软件’体系,突破大功率海洋电磁发射系统的瓶颈问题,为我国提供高效、可靠的大功率海洋电磁发射海工装备,助力国家向地球深部进军。”
庞营介绍说,本次比赛带来的主要项目是大功率海洋电磁发射系统的研究,研究方向是针对海洋现在电磁发射探测所面临的瓶颈技术,进行硬件和软件方面两方面的技术攻克。从提升设备性能到算法研究,到简单易读的用户界面,采取了“软硬结合”的方式,扩大了装备的探测精度和探测深度,助力我国油气的深部探测技术的发展,希望能够为我国的海洋油气资源探测贡献一份力量。
辛明:创新黄瓜育种 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在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现场,东北农业大学辛明对记者表示,希望通过他所牵头的高丙醇二酸黄瓜育种技术研究及相关功能性产品研发,在黑龙江推进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辛明表示,当前,在国内缺少功能性的、附加值高的鲜食黄瓜品种。高丙醇二酸黄瓜育种技术研究及相关功能性产品研发,有助于破解上述国内黄瓜实际生产过程中的痛点问题。
辛明介绍说,这次参加比赛的项目是高丙醇二酸黄瓜育种技术研究及相关功能性产品研发。籽用黄瓜的种植基地在黑龙江省,在黑土种植区。纯黑土是“一两黑土二两油”,在这样的环境下,种植的籽用黄瓜补钙的效果好,鲜食黄瓜减肥瘦身美容的效果也比较好。
两代人接力30载 实现“植物保护自己”助力农业绿色发展
益生菌大家都不陌生,它是人和动物体内的一类有益微生物。而植物有益生菌么?如果有,那么植物的益生菌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10月27日,在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现代农业与食品赛道比赛现场,来自云南农业大学的何鹏搏博士后给了答案,提出了作物病虫害绿色解决方案。
何鹏搏与他的团队,在认清化学农药与生物农药优缺点的研究基础上,从植物本身提取出有益的内生菌,用于防控作物病虫害。
依靠云南省微生物资源多样性,何鹏搏与他的团队颠覆性地独创了“以植物有益内生菌构建绿色屏障”理论,形成了独特的思想研究体系,创新研发了全新的产品体系,并在田间应用时再次开拓性地独创了“微生物菌粮”理论,将有益微生物大量养殖在田间,形成了强大的保护网来抵御病虫害对植物造成的威胁,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化学农药不能解决的问题,同时更好地解决了化学农药能解决的问题,实现“植物自己来保护自己”的绿色可循环模式。
据了解,这种通过植物内生菌构建绿色屏障在现代农业上的应用,在经过多年的农田实践检验,以及多年的市场检验,防治有效率可达80%以上。目前,在防控柑橘黄龙病、十字花科根肿病及植物病毒病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这项研究已持续了近30年,历经两代科学家的赓续接力得以完成。
作为前一辈的农业科学家,何鹏搏的父亲何月秋教授从1996年就开始了对植物内生菌的初步筛选工作。他1999年被云南省政府引入到云南工作时,整个云南都没有一家生物农药实验室。2000年的时候,何月秋怀着对微生物绿色防控的挚爱,组建了云南农业大学微生物农药实验室,到目前共分离保藏了具有防病、控虫和促生长的植物内生潜力芽孢杆菌8000多株。这成为何鹏搏与他的团队研究植物内生菌防控的基础。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何鹏搏从大学一年级就进入实验室学习摸索,后来接力父亲的研究,带领团队对植物内生菌进行了更深入的应用研究,开发了一系列微生物菌剂产品,经过8年的沉淀后,将相关成果应用于田间,推向市场。
何鹏搏说:“可以说我和现在的团队是站在父辈的肩膀上,才将‘植物保护自己’这一理想得以实现。”
让已经习惯打农药的农户接受“植物自己保护自己”的新技术,过程并不顺利,何鹏搏回想第一次在云南寻找柑橘黄龙病实验地的时候,很多农户对这项新技术并不信任,因为在当时,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认为柑橘黄龙病无药可医。在此之前防治黄龙病的办法就是三板斧(杀木虱、栽健苗、砍病树),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浪费。
经过商讨,项目团队提出为愿意采纳的农户提供免费防治,并保证一旦防治失败,将赔偿相应损失。这对于一个刚起步的团队来说所要承担的风险压力很大。
顶着压力,他们终于在大理宾川宾居农场找到了第一位愿意配合的沃柑种植户,当时在她的10亩果园中,大部分都出现了黄龙病症状。经过实地考察后,团队提出了应用方案。经过一年的努力,黄化的黄龙病树成功转绿,并于当年挂果。良好的成效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户参与起来。
从2015年发现能有效防控黄龙病的内生菌株至今,“植物自己保护自己”的项目理念得到了来自民间和官方的认可。经过多轮筛选与比拼,在美丽的金秋10月,何鹏搏代表团队来到山东省烟台市举办的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的赛场。
在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的比赛现场,这个来自七彩云南“植物自己保护自己”的项目吸引了多位专家的注意。在总决赛比赛现场,经过项目展示环节后,进入到选手答辩环节,裁判们对于“植物保护植物”的兴趣浓厚,提出了很多问题,团队成员与何鹏搏一起上台完成了最后的比赛答辩。何鹏搏对于自己在本次大赛上的表现和所取得的成绩很满意。他希望通过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的契机,能够与更多的企业合作,并借助企业销售渠道让“植物保护植物”的科研成果惠及农业产业和广大农产品消费者。
90后“金鱼博士”把金鱼“玩”出新高度
我们常见黄色的金鱼、红色的金鱼,但一定很少见到真正金色的金鱼。中科院水生所桂建芳院士团队建立金鱼精准分子设计育种技术,并培育出一款散发24k黄金光泽的金鱼新品种——“金兔”,这为中国“金”鱼文化正了名。
该品种创制使用了世界首创的金鱼精准分子育种技术体系,首先鉴定并验证控制金鱼黑色素生成和维持的关键基因,并优化基因编辑技术,造成金鱼眼睛和身体黑色素的缺失,眼睛上表现出红眼;体表上,正常鳞片的金鱼显示出类似黄化的金色,光谱学上如黄金一般(透明鳞片的金鱼体表则表现出类似白化的纯白色,也是一个新品种,被命名为“玉兔”)。随后联合高效繁育、雌核生殖及性控育种技术,就可以创制出纯合的金兔和玉兔金鱼新品系。
余鹏表示,目前中国金鱼新品种的培育主要通过杂交选育的方式,不仅时间长,而且后代分化严重,导致正品率低。而通过精准分子育种,可实现优美性状的精准耦合,在更短的时间内定制出更漂亮的金鱼新品种,为名贵观赏鱼品种培育开辟一条全新之路,擦亮“国粹”科技成色,助力中国由金鱼大国逐步发展为世界金鱼强国。
在我国的1600种鱼中,金鱼不仅是一条有文化的鱼,更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我们这一辈肩负着弘扬和传承中华金鱼文化的使命,应该将中国金鱼文化发扬光大。”余鹏说。
为他们点赞!
综合新华网、中国网、大国人才微信公众号
本期编辑:张子璇
点亮在看分享给更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