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今日在京开幕。在开幕式前,10月15日至16日,“一带一路”语言教育文化组织联盟正式成立。该联盟是由中国日报社发起,海内外语言、教育、文化组织共同参与组建的跨地区、跨语种、开放型语言文化国际合作机制。联盟首届理事会由来自50多个国家的近60个语言教育及文化组织组成,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成为“一带一路”语言教育文化组织联盟首届理事单位。学院党委书记杨志成受邀参加理事会会议。
发挥学院语言教育优势
加入“一带一路”语言教育文化组织联盟
杨志成作为联盟理事会的高校代表之一,审议通过《联盟章程》《联盟运行规则》《联盟北京共识》和《联盟2023-2024工作规划》,同时就联盟理事会运行中,学院如何在“一带一路”语言教育与文化传播中,彰显“语言+职业技能”特色、打造“留学北青”品牌、发挥“丝路青年学院”国际化人才培养优势等问题与出席的中外理事会代表展开沟通交流。
10月16日,在联盟成立大会论坛中,副院长叶向红参加了“一带一路”语言互通的经验与启示圆桌对话会,从北京青年政治学院视角介绍了“一带一路”语言互通为高校带来的机遇、学院在促进“一带一路”语言互通上的举措以及未来在语言互通上的重点工作。
“一带一路”语言教育文化组织联盟致力于与成员单位和其他伙伴一道,加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间语言教育政策对接,提升各国语言教育水平,促进“一带一路”语言互通;加强中外文化及人文交流,讲好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故事,助力“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
致力“中文+职业技能”
培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青年人才
近年来,学院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与“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高校、教育科研机构开展交流合作,“留学北青”项目每年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中文+职业技能”相关本土化人才300余人。学院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开展中文类语言教育,开设“一带一路”倡议相关文化和经贸课程,如《“一带一路”与当代中国》《商务汉语》等;举办“丝路工匠”国际技能大赛“中文+职业技能”赛项;组织留学生积极参加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等大型活动,提升留学生语言能力和职业技能,为丝路沿线国家的教育、经贸、文旅行业培养了大批优秀青年人才,推动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青年人的高质量就业。
俄罗斯的双胞胎姐妹卡佳和纳斯佳是我院2022届毕业生,她们毕业后就职于俄罗斯铁路公司,负责用中文报关、与中方口岸人员沟通协调等物流相关工作。像她们一样的毕业生还有很多,有的运用所学语言技能和文化知识,进入当地高校教授汉语;有的进入政府部门与中方开展经贸合作;有的在跨国企业开展对华经贸业务;有的自主创业开设了自己的公司、工厂,与中国进行经贸往来……他们纷纷用实际行动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发展。中文专业(留学生)2019届毕业生阿布杜毕业回国后,利用专业所学将家族卫浴产品企业业务范围拓展至国际贸易领域,让公司短时间内成功跻身中亚和俄罗斯相关领域头部企业行列。
▲留学生阿布杜与班主任合影
成立“丝路青年学院”
搭建职业教育“走出去”新平台
在今年的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丝路青年学院”正式成立。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与阿拉木图哈萨克国立第一人文教育学院以“中文+职业技能”为核心,合作共建“丝路青年学院”,开展中文类(语言类)专业共建、职业技能类教育资源共建、职业技能培训以及其他教育教学相关项目,培养高素质国际化技能人才,服务中哈两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丝路青年学院”是我院深化“留学北青”品牌,整合国际化教育资源,推动职业教育“走出去”的重要举措。
▲“丝路青年学院”在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揭牌
文字/ 周金凯、贾一村
排版/ 陈妍资
编辑/ 林思雨
责编/ 梁 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