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冲称象”式比对量才:产教融合型人才评价模式探索研究

✦ ✦ ✦ ✦ 

“曹冲称象”式比对量才:产教融合型人才评价模式探索研究

李海东,邓文辉

摘要:教育评价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指挥棒。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汇聚政校行企各利益相关方,探索建立一种产教融合型人才评价模式,提出“以岗定标、比对量才”的综合评价思想,创造性运用“曹冲称象”式的职业能力评价方法,建立“研究先行、政府委托、行业主导、学校参与”的职业能力评测机制,研制涵盖职业能力和人才评价的证书标准体系,探索“立体考、通关制”的实施路径,形成行业主导的中职学生职业能力评测系统解决方案,通过产教融合评价人才倒逼中职学校精准育人,有效提升中职学生就业质量和中职学校办学水平,在推动育人方式变革、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助力行业企业科学选人用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获得了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    ✦    ✦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强调“健全职业学校评价”“重点评价职业学校德技并修、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学生获取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毕业生就业质量等情况。扩大行业企业参与评价,引导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教育评价改革具有“牵一发动全身”的功效,对于改革学校评价,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广东省率先开展区域职业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创新产教融合人才评价模式,运用“曹冲称象”式比对量才的方法,比对企业一线员工和中职学生之间的能力势差,精准评价中职学生能力状况,在推进中职教育评价改革和育人方式变革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

1

一、成果形成背景

····

····

····

广东省拥有全国最大的经济体量,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互联网+、工业4.0对技能人才提出更高要求。佛山市顺德区自2012年起,一直是全国高质量发展和综合实力百强区冠军。同时,随着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推进,掌握新技术、新工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攀升,顺德区出现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方面的需求,职业教育必须精准培养现代产业急需的高素质人才,以应对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员工流动、再就业及技能人才缺口扩大等问题。顺德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面临重大挑战,在人才培养和评价改革领域问题尤其突出。围绕如何解决区域职业教育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问题,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以下简称“省教研院”)与佛山市顺德区教育局共同制订“顺德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与人才培养评价机制创新研究”项目,开展育人方式变革和评价改革探索行动。

2012年,省教研院依托教育部支持广东开展职业教育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批复及“职业教育等级证书制度理论与实践研究”省级课题开展理论研究,初步提出“以岗定标、比对量才”的综合评价思想,创造性地设计出“曹冲称象”式能力比对评价方法。省教研院与顺德区教育局开展合作后,将研究成果用于指导项目推进。由省顺德区教育局组织佛山市顺德区中等专业学校等中职学校,委托佛山市顺德区机动车维修协会等行业协会,在佛山市顺德区职业教育发展促进会协调推进下,开展中职学生职业能力评测实践探索。到2015年3月,研究团队形成《“曹冲称象能力比对”的中职学生第三方评价研究报告》和《顺德区中职学生第三方评价实施方案》。成果首先在佛山市顺德区进行检验,进而推广到佛山市以及省内其他区域进行实践。由于在教育评价改革以及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中取得显著成效,该成果在2019年获得广东省级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职业教育类)。随后,省外其他中职学校也相继组织到佛山市和顺德区取经学习和推广应用。在最初的仅有3个专业试点开展学生职业能力评测的基础上,2018年顺德区政府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区13所中职学校共8个专业,2019年成果在佛山市全区20所中职学校推广,2021年在国内15个省市97所中职学校推广应用,在破解学生职业能力评价难题、推动人才高质量培养和高质量就业方面成效显著。

2

二、解决的主要教学问题及创新举措

····

····

····

长期以来,学生学业评价主要由学校完成。学校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作为用人主体的企业无法参与到学生评价的具体工作之中,或参与程度不够深入,主体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导致学校评价结果时常与真实市场用工要求出现脱节。如何发挥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主体作用,克服一直以来被用人单位诟病的“自教自评”问题,便成为职业教育评价改革的重点。成果将人才培养“最后一公里”的评价主动权交回用人单位,使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用人方与劳动力市场的检验,最终实现“教考分离”并倒逼学校“以评促改”。在成果理论形成与实践探索过程中,项目团队始终围绕如何评价中职学校德技并修、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经过不断改进和摸索,在“理论研究——试点推进——修正完善——实践检验——总结提炼”的螺旋式推进中,形成“行业主导、以岗定标、比对量才”的中职学生职业能力评测成果,有效解决了能力难评难测、结果认可度低等教学问题,以评价改革倒逼教学改革,最终实现在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创新。

(一)解决的主要教学问题

一是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不紧问题。由于缺乏与行业企业的密切交流与接触,许多学校并不了解行业技术发展和岗位现实需求,不少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课程内容与实际岗位能力要求相距甚远,致使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技能与岗位工作需求有明显差距。二是学生能力难评难测问题。中职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形成的能力和素养不易量化评价,成为评价中的一大难题。现实中,经常采用把所有课程成绩“综合叠加”作为学生的终结性评价结果,难以完全反映学生真实水平,尤其难以反映学生能力和素养与岗位需求之间的差距。三是缺乏政校行企共同认可证书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中职教育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书制度,将获得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参照。然而,随着职业资格证书的大量取消,以及新技术、新业态、新行业的不断涌现,政校行企共同认可且反映中职培养人才质量的证书缺乏的问题日渐突出。即使在国家大力推进1+X证书制度后,极具权威性和公信力的资格证书依然不多。

(二)解决问题的创新做法

一是提出“以岗定标、比对量才”的综合评价新思想。成果基于企业岗位需求,建立包括职业能力标准、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能力综合评价标准、人才评价等级标准等在内的标准体系。依据系列标准形成评测方案,将学生与员工的能力测试成绩进行比对,以达到员工能力水平的程度来评价学生,丰富职业教育评价理论,提供简单可行的职业能力评测思路。首先,该理论具有精准性。传统评价对固定指标体系进行赋值,新成果则融入达成度要素,使职业能力定量评价更接近真实,更能精准反映专业教学的适岗率。其次,具有动态性。传统评价多使用静态固化的指标体系,而成果能根据时间、区域、企业、岗位的需要生成动态的评价标尺,能够因地制宜提升产教融合度。此外,还具有综合性。传统评价多把能力进行分割以体现在不同的指标上,成果根据岗位能力需求生成目标参照值,使多维度分解式评价变成综合式整体性评价。

二是运用“曹冲称象”式的能力比对评价方法。借鉴典故“曹冲称象”的思路,以企业员工测试数据为标尺,将学生测试结果与之比对,以学生职业能力达到员工能力水平的相对程度来评价中职学生能力。例如,机动车维修协会依据汽车维修人才评价标准,制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项目式能力综合测评题库,先抽样20~50名企业一线员工参与测试,再对学生测试,以一线员工的能力测评均值和薪酬为参照目标评价学生,实现评价与职业能力和薪酬挂钩。

三是建立“研究先行、政府委托、行业主导、学校参与”的评价机制。省教研院率先完成评价理论和方法研究,并负责实践指导。顺德区教育局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由顺德区职业教育发展促进会负责落实,通过招标委托行业协会开展职业能力评测。例如,根据实施方案,顺德区委托模具协会考核模具专业、机动车维修协会考核汽车专业、旅游协会考核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按照“谁用人、谁考核、谁认证”原则,行业协会制定学生职业能力评测方案,包括评价标准、考核方式与证书等级等,组建由行业企业为主、职业学校参与的专家组,根据职业能力标准开发项目式能力综合测评题库,负责对相应专业的中职学校学生进行考核,并颁发证书。政校行企共同参与评价,确保证书“含金量”与权威性。

四是研制“职业能力标准→能力综合评价标准→人才评价等级标准”的证书标准体系。成果以标准为核心,作为学生学业评价和企业选人用人的依据和内容。依托行业企业,根据相关专业所对应的岗位,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梳理了12个专业的职业能力标准。然后,将企业一线在岗员工的能力水平作为测试标尺,构建以职业能力标准为依据的能力综合评价标准,并将能力分级,据此确定初级、中级、高级人才评价等级标准,并设计相应等级证书。最后,依循能力综合标准开发涵盖知识、技能和素养的项目式能力综合测试题库,基于学生测试成绩与员工测试成绩的达成度,按比值区间确定初级、中级、高级人才等级及薪酬指导数值并授予证书。这一证书标准体系为科学开展学生评价和企业招工用人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是确定“立体考、通关制”的评测路径。“立体考”是指多方式、多层次、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地对中职学生进行评价。充分考虑不同行业、不同职业的特性与需求,开发综合能力测评题库,设计现场模拟、笔试面试、实践操作、企业证明、个人路演、提交团队作品等多种评价方式,从不同角度对中职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养进行评价,确保评价结果更加全面与科学。针对职业素养难以通过一次面试或一次笔试就能测试出来的特点,明确提出职业素养评价由企业根据学生顶岗实习期间表现给出描述性评价,并以备案制方式记入学生成绩,最后综合评价学生的职业素养。而对于职业技能评价,则是以每个专业职业能力标准为依据,由行业协会设计出与行业特点契合的技能考核方式和内容。例如,电子商务专业通过学生开网店的方式进行实战考核(包括电商协会前期组织免费培训),再由1~4名学生为单位自愿组团开店,经营产品由电商协会提供或自选,电商协会截取2个月的经营数据(包括浏览率、转化率、综合评定、销售业绩等)进行评价。经营结束后,由学生对开店经历、经验进行总结。最后,将学生考核结果与电商协会旗下电商学院的学员和导师进行对比,确定学生的最终成绩。“通关制”是指只有通过一关后才能进入下一关的测试制度,其形式参照驾驶证照考试,如汽修专业学生在通过“机修从业资格考试”后才能进入最后的技术能力测试,旨在从过程上把控测试的各个关键环节,实现“以评促学”,确保能力建构过程的完整性。

3

三、成果的应用成效与反思展望

····

····

····

2019年5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广东引入企业考核学生》一文指出,顺德区实践开启了行业企业主导人才评价的“破冰之旅”,旨在探索解决毕业生能力难量、薪酬难定、市场难认等问题,倒逼职业学校深化教学改革。新华网报道认为广东以“曹冲称象”“比对量才”方式完成学生职业能力测评,实现了技能型人才的精准度量。

(一)应用成效显著

一是学生能力评测精准,就业质量高。经过职业能力评测后,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显著增强,就业质量显著提高,起薪比其他学生高出15%~40%,且证书级别与薪酬成正比,企业将职业能力评测现场变成招聘现场,考核优秀的学生直接被企业高薪录用或预录用。二是人才评价标准科学,企业选人用人精准。职业能力评测结果已成为企业选人用人的重要依据,90%以上参与评测的企业根据评测结果招聘优秀的学生作为员工。不仅能够精准选人用人,而且大大降低了招聘成本。三是中职学校教考分离,教学改革动力强劲。顺德区在全省率先建立职业能力评测机制,以外部评价倒逼中职学校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地改进教学。中职学校毕业生在理论知识、实操技能、职业素养等方面水平逐年提升,整体职业能力与区域岗位需求比较契合,适应岗位能力较强。四是学生技能大赛获奖多,教师教学能力显著提升。顺德区参与职业能力评测专业的师生获得国赛大奖的等级及人数相比其他专业一直维持在较高位置,教师教学能力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

(二)反思与展望

回望从成果形成到实践检验,再到推广应用并取得广泛成效的历程,成功经验主要在于:第一,成果理论凝练、通俗易懂、便于推行。“曹冲称象”的典故家喻户晓,又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元素。基于同一套题目进行测试,以学生的能力水平与企业员工的能力水平进行比对的项目深入浅出,易于推广。第二,全面、准确、完整落实国家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部署。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通过授权委托、购买服务等方式,把适宜行业组织承担的职责交给行业组织,给予政策支持并强化服务监管”“行业组织要履行好发布行业人才需求、推进校企合作、参与指导教育教学、开展质量评价等职责,建立行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和就业状况定期发布制度”。顺德区教育局在深刻领会文件精神的基础上主动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支持成立佛山市顺德区职业教育发展促进会,大力推进人才培养质量第三方考核工作改革。第三,充分调动政校行企协同参与职业教育改革积极性。在推动区域教育改革过程中,首先要说服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主动肩负起统筹推进改革的责任,其次要最大限度调动各利益相关方的参与积极性。基于成果理论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顺德区教育局安排专项资金进行试点,委托机动车维修协会、模具协会、旅游协会分别负责考核汽车运用与维修、模具制造技术、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行业协会主导评价标准制定、考核及证书发放。成立由行业企业为主、职业院校参与的专家组,建立职业能力标准开发项目式能力综合测评题库,设计了现场模拟、笔试面试、实践操作、企业证明、个人路演、提交团队作品等多种评价模式。行业协会获得授权后,就会积极组织龙头企业、行业精英编制评测方案,这就保证了评测工作的顺利推进。第四,坚持产教融合推进人才评价改革。从改革的整体趋势与导向上看,评测题目生成到考核组人员组成始终都是在校企紧密合作下完成的。评测题目以教学标准和职业能力标准为基础,结合行业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科学开发涵盖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项目式测试题库;考核专家组由行业企业专家、职业院校教师组成,专家中来自行业企业占比不得少于60%。

成果实践检验从2015年开始已经有8年多,在整个过程中不断更新迭代,不断完善发展。面向未来,成果在后续的实践中,要继续深入推进,至少可从三个方面继续努力:一是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等信息技术的融入,在评测的基础上不断增强对产业人才进行画像预测的能力。二是根据新技术、新工艺、新工具的变化,紧跟行业企业需求不断修订、完善评价标准体系,更新评测方案。三是以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为基础,结合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建立中高职贯通、教学评一体化实施的方案。

本文摘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3年第27期,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引用本文请标注:李海东,邓文辉.“曹冲称象”式比对量才:产教融合型人才评价模式探索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3(27):9-12+36.

发布日期:
分类:未分类

作者: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编辑部运营。主要发布国家有关职业教育的政策、新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刊登的学术研究成果,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重要业务活动等。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