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刊30年
1993年,《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创刊。驰隙流年,2023年,杂志迎来了创刊30周年。30年来,杂志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集政策指导性、学术理论性和应用服务性于一身,见证和纪录了时代的前进步伐以及中国职业教育繁荣发展的历程。
为纪念创刊30周年,我们从30年来发表的论文中,精挑细选各时期富有代表性、原创性和影响力的文章30篇,并约请专家学者进行再回顾、再解读。我们试图用跨时空对话的方式,重温中国职业教育发展道路,感受职教人精神的传承,重温办刊的初心使命,得到继续前行的情感润泽与智慧启迪。
职业指导的基本理论(一)
作者简介:高奇
刊发时间:2000年第9期
请左右划动
新世纪我国职业指导理论研究先驱——再读高奇先生之《职业指导的基本理论》一文
张元
职业指导作为20世纪初期西方国家工业化社会发展进程中,一种旨在帮助个体职业生涯规划和决策的服务,经历百余年的发展,至今已经成为市场经济国家人力资源管理的组成部分,为促进劳动力市场双向选择提供了科学手段。《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专业期刊,于2000年第9期和第10期,分别连续刊载了高奇先生撰写的两篇关于我国现代职业指导理论专题研究的历史性文献——《职业指导的基本理论(一)》和《职业指导的基本理论(二)》。文章创新性地提出了职业指导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的发展模式。如今时隔20余年再读此文,对职业指导的概念及其基本原理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同时亦深感我国职业指导事业历经新世纪初期经济社会发展变迁,其理论体系衍化及方法应用恰如高先生如述——职业指导基本理论形成基础是源自于职业社会分工本质以及教育本质与价值的研究。面向新世纪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新科技不断更新原有职业业态,人工智能等正在催生现代教育的深化改革,职业指导的理论与时俱进地被赋予新的内涵,并将成为促进我国人力资源市场高质量就业、全社会人力资源管理高水平发展的助推剂。
一、职业指导理念的兴起与思想引进
人类自一万前产生社会分工之后,职业选择便成为人们从事职业活动必须要考虑的问题。20世纪初期之前。从业者大多数工作都是通过家庭、宗教或社区联系确定的,选择职业的机会也非常有限。但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工作机会选择范围变得更广泛,面对众多“隔行如隔山”的社会职业,人们需要更多的信息和专业指导方可做出适当的职业选择,基于如此需求,职业指导便应运而生了。职业指导是一种求职就业双向交流和探索的过程。一方面旨在帮助求职者了解自我能力、兴趣、价值和目标,并为其提供因人择事的职业与就业信息、职业取向分析与生涯规划指导;另一方面则是为劳动力市场中的雇主提供因事择人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服务。
1910年,美国社会活动家弗兰克·帕森斯(FrankParsons)创立了职业指导中心,为年轻人提供职业咨询和培训,提出了“职业指导三步法”:了解自己、了解职业、做出决策,开创了现代职业指导的先河,成为职业指导领域的一个里程碑。20世纪中叶,职业指导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关职业指导理论研究与实践都有了更多的进展。现今,职业指导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跨学科的领域,包括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人力资源管理等多个学科,并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帮助他们做出更明智的个性化职业决策。
20世纪初期,伴随着工业化在世界各地的蔓延,中国成为较早关注职业指导概念的国家之一。民国时期,国内众多学者便开始了职业指导研究,1915年1月,郭秉文在《东方杂志》撰文《中国现今教育问题之一——职业之引导》,介绍了美英国家的职业指导,并疾呼“引导少年选择适当之职业,诚重要事也”,学校职责“当其首冲”,它标志着中国职业指导理论的发端。不久,朱元善于1917年编译的著作《职业教育真义》和发表于《教育杂志》的《小学校职业指导之研究》一文,首次使用“职业指导”一词。“职业指导”被后人所采用,并逐步形成了不同的职业指导观。如职业指导过程论者认为职业指导是“开端于小学时期之职业陶冶,完成于毕业后的服务指导”;目的论者认为职业指导的目“一是使学校教育与实际生活互相关切;二是使各人得尽力于其天性所最适宜之职业,而各致其最大效力于社会;三是使社会上对人之需要与个人对于社会之需要互相适应。”功能论者认为:“职业指导为一种有组织的社会事业,根据各种职业之知识,及各个人之才性、兴趣、家庭状况,以助其选择职业、准备职业、谋得职业以及得业后之稳定与进步。”……总体上职业指导被界定为为在校学生及社会人士进行择业、就业指导,旨在提升指导对象在择业、就业以及专业选择方面的能力,最终实现“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之职业教育目标。
民国时期职业指导虽说形成了职业指导理念,但由于政治动荡和经济不景气的影响,职业教育和职业指导并不是社会关注的重点,职业指导实践仅限于上海、南京、重庆等个别地区,从指导对象数量和服务质量上都有限,即便如此,该时期职业指导实践成果已标志着职业指导事业的初步发展,为后来的职业指导和职业发展积累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统包统配的就业政策使得职业指导归属于国家劳动力管理范畴,职业指导只是以计划安置的形式存在。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中国就业的改革发展,我国的职业指导才真正得到重视并在实践中得到发展。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特别是市场化就业模式的开启,一批学者开始致力于引介国际职业指导先进模式,以寻求解决劳动力供大于求、结构性失业、新成长劳动力求学求职、失业人员再就业等社会问题的有效方法。高奇先生在众多学者中,率先以系统论的思想和历史性的研究视角,对职业指导的基本理论进行了富有时代性的阐述与解读,并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职业指导发展模式,为与时俱进的职业指导事业发展提供了基础理论指导与理论研究引领。
二、新世纪初我国职业指导基本理论的实践应用
新世纪初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技术革命带来的一系列挑战和机遇。一方面,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后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态势,国家经济发展注重加强市场经济改革和开放政策,进一步推动新经济业态发展,加强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加快中小企业和信息化产业等新兴产业发展,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同时,为扩大内需、加强环保与减缓城市化等制定了一系列深化改革和创新举措。另一方面,政府在推进社会发展进程中,加强了教育、医疗、社保等促进公共服务事业发展的政策引导,着力解决城乡发展不均和贫困问题以及经济转型带来的失业再就业等问题,我国就业形态由此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自1999年我国颁布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以下简称《大典》)以来,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职业不断被更新,由上世纪末期的1838个职业,变更为2015年版《大典》的1449个职业,再到2022年版《大典》的1639个职业。职业变迁反映着科学技术引发的职业技术复合更新动态发展规律,同时国家行政管理机构也不断调整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铁路等行业由国务院行政机构管理转变为行业管理模式,简政放权进一步营造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就业模式也在政府指导下引入了“人职匹配”的理论模型,促进了劳动者劳动力市场就业双向选择机制的形成,强化了职业指导在服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专业职能。随着多样化就业需求不断扩大,职业指导在职业介绍服务中心以及大专院校引导劳动力有序就业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工作活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
(一)职业指导促进劳动力市场供需双向合理选择
新世纪初期我国就业形势总体趋于稳定和良好,尤其是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新经济崛起,就业市场呈现出了一系列新的特征。首先是社会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当国家经济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后,传统产业面临很大的挑战,职业业态被更新,如手机的广泛应用促使以无线寻呼机为中介的无线寻呼员职业迅速消亡,而新兴技术所形成的新产业的就业需求也随之上升。就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导致择业过程中从业者职业技能和知识水平等因素的重要性不断提高,人们对新职业的认知指导成为职业指导的先决职责,正如高奇先生文中所指出的:职业所反映出来的特质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认知职业是选择职业的前提。国家在新世纪之初颁布的职业指导师国家职业标准中,强化了帮助求职者了解职业的职业咨询功能,进而提升了职业指导工作者的职业素质要求。
其次,随着就业市场需求持续扩大。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行业快速兴起,网络直播、自媒体运营、共享经济等蔓延与渗透,新职业迸发出强劲的发展态势,新型用工形式也为求职者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高奇先生在论述职业的社会意义时指出:“人类是使用工具从事社会性生产以维持生存、发展和繁衍的,社会性生产导致社会分工,分工产生职业。职业一旦产生便成为社会中的独立存在,成为人们认识、选择、从事和发展的对象。职业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其意义和作用在于复杂的社会分工构成了现代人类文明社会的复杂结构,是现代社会组织的基本框架…….”。
以1999年基于国际公认的功能分析技术编制的《职业指导人员国家职业标准》颁布为标志,职业指导被正式纳入我国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工作内容。职业指导人员国家职业标准明确了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职业指导工作包括五大功能:职业咨询指导、信息采集与处理、职业素质测评、职业设计及帮助实施。主要内容是向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国家有关劳动保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人力资源市场状况咨询;帮助劳动者了解职业状况,掌握求职方法,确定择业方向,增强择业能力;向劳动者提出培训建议,为其提供职业培训相关信息;开展对劳动者个人职业素质和特点的测试,并对其职业能力进行评价;对妇女、残障人士、少数民族人员及退出现役的军人等就业群体提供专门的职业指导服务;对大中专学校、职业院校、技工学校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提供咨询和服务;对准备从事个体劳动或开办私营企业的劳动者提供创业咨询服务;为用人单位提供选择招聘方法、确定用人条件和标准等方面的招聘用人指导;为职业培训机构确立培训方向和专业设置等提供咨询参考等。职业指导人员被划分为4个等级:职业指导员、助理职业指导师、职业指导师、高级职业指导师。后来十余年中,通过组织开展专门培训,全国已经形成十余万人的职业指导人员队伍。职业指导的工作领域已经从最初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扩展延伸到院校、残联、妇联、体育、司法等系统的就业服务机构。此时期,职业指导已经成为作为就业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职业指导为求职者提供就业、实现就业稳定和职业发展,以及为用人单位合理用工提供咨询和指导,在提升就业服务专业化水平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配合国家再就业工程等制度实施,为有效促进劳动力市场就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职业指导促进教育领域新成长劳动力合理择业与就业
高奇先生文中指出:“社会化是教育的总目标,亦即通过教育使自然人成为特定社会中的社会人,使个体成员成为社会的合格成员。使人社会化的一个核心内容是使人职业化。因为,职业是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所必须从事的,是他一生中占主要地位的活动。作为一个合格的国家公民,不仅要受到一定年限的基础文化教育,而且也应当受到基础的职业教育。职业指导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后,伴随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的人才需求旺盛,催生国家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特别是职业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以服务青年学生生涯发展为主旨的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得到了广泛的重视。首先,政府通过政策引导,推进普通学校积极开展职业指导,普及职业意识教育,增强职业道德文化素质培养;其次,职业院校注重产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求,践行高先生所言“职业分工直接影响教育体系、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的思想,强化职业院校职业指导关注社会职业发展,服务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第三,国家教育主管部门通过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等,强化职业指导教师培训,使得新世纪我国职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同时许多高等教育机构开始开设职业指导专业方向,吸引更多的人才进入职业指导领域;第四,近年来国家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一体化融通发展,推进新工科建设和实施全民技能培训计划等措施不断取得成效,为学校职业指导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前景;第五,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促使传统的主要以课堂教育和线下咨询为主的职业指导方式转变为多元化发展,网络化在线测评、移动APP咨询、视频直播等逐步应用于职业指导工作中,并受到青年学生的青睐,接受职业指导的积极性大幅提高;第六,多层次职业发展服务逐步成为新世纪职业指导的主流,职业指导服务不再局限于就业求职等单一方向,而是向着更加全面的终身职业生涯发展服务方向转变,融合职业规划、职业生涯咨询、职业培训等方面的服务,为新成长劳动力个人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全面、更深入的支持,为促进高质量人力资源供给奠定了基础。
三、我国职业指导基本理论的发展前瞻
新世纪我国职业指导实践取得了许多成果,职业指导在促进职业发展、教育改革和社会责任方面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得到了广泛认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劳动力市场上人才供需仍处于繁荣期。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社会分工活动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职业指导将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职业指导理论仍需不断完善。笔者认为,我国职业指导理论的未来发展可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是职业指导主体需求研究。我国职业指导理论需注重新的历史时期职业指导主体的特征和需求,包括青少年、高校毕业生、特殊就业群体等不同人群,进而为其提供更具针对性和个性化的指导服务。从职业指导的服务模式发展看,多元化职业指导等创新模式将成为主体。职业指导将更加注重和强调面对面沟通精准咨询指导等方式,让更多有需要的人能够获得专业性的指导与帮助。实现以需求为导向的职业指导,必须进一步加强职业指导人员的队伍建设,提高职业指导师的专业化水平,逐渐建立完善的职业指导师注册和考核制度,设立范例职场和行业职业行为信息库,以更高效和专业的方式为指导对象提供更加精准的职业指导。
二是职业指导内容适用研究。未来职业指导需要研究各行各业的发展趋势、行业特点和就业需求等信息,加强职业信息分析,增强职业指导内容的实践性和适应性。同时,应更全面考虑指导对象职业发展中自我提升、寻求意义、人生规划等个性化需求。职业指导者应更好地认识到职业适应性问题的复杂性,并探索多因素、多维度基于提高职业适应性的职业指导理论模型。
三是职业指导方法更新研究。未来科技发展将大力赋能职业指导。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发展,职业指导可以更加精准地面向个体需求,针对个体特征和职业发展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因此,我国职业指导需要充分适应数字经济发展变化,有效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寻求建立新世纪适应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新型指导方式和方法,更好地满足指导对象的多元化与个性化需求,不断提高职业指导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随着新世纪人力资源市场新就业形态的发展,职业指导的大众认知和参与度将不断提升。以服务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个体职业指导,将教育公众如何有效地进行自我职业取向评估、如何制定职业发展计划和现实可实现的就业目标等,更多的人将了解职业指导的重要性和服务价值,并积极参与其中。
一言以蔽之,未来我国职业指导理论需要注重立足国家产业与行业人才需求,以服务为宗旨开展多方面的科学探索和研究,更好地服务职业指导实践,让每个人都能享有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和就业服务,从而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共同发展和进步。(作者系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