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杨晓雪副教授——第三届“北京大工匠”受邀参加北京城市广播副中心之声《运河之上》节目,讲述她如何与时间赛跑,用高科技手段让文物“活起来”。
节目中,杨晓雪副教授介绍了自己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助力文博行业革新的故事。把历经千百年历史的文物用高科技手段永久传承下去,并且让静止的文物在数字化展馆中“活起来”,观众即使远在千里之外也能全方位、近距离地欣赏文物的魅力。
为文物拍摄360°无死角的全身照,用扫描仪获得三维空间数据,把照片和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将平面图案变成三维立体式图像,就是杨晓雪的工作——文物数字化,通过数字化手段还原文物,让人足不出户就能远程观看到文物的原貌,让文物“活”起来。
访谈中,杨晓雪谈到,作为一名文物数字化工程师,她长期致力于用数字化手段还原文物,完成了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等多个文物三维数字化相关项目;作为核心成员参与起草并发布我国第一个文物数字化团体标准。从2016年开始从事文物数字化行业,到目前为止,已经为中国国家博物馆近万件文物进行数字化,她所在的团队已经完成近20万件文物的高清数字化工作。
杨晓雪带领团队一起攻关三维数字化技术难题,参与企业项目,并以赛促教,参加各种职业技能比赛,在业界屡获大奖:2014-2021年在北京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多次赢得一等奖,在全国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中多次荣获一二三等奖;2022年在第四届机械行业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创新及创业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她也多次获得北京市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工匠精神不是口号,而是存在于一个人对自己工作用心、专心、精心乃至极致的追求。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文物保护工作者,杨晓雪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把文物保护好,讲好文物的故事,为推动文保行业进步做出贡献。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