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过民族”走上富民路——人社帮扶助力云南普洱思茅区踏清河村依靠特色产业兴村富民

踏清河村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倚象镇,聚居着汉、彝、哈尼、傈僳、白族等多个民族,其中,从怒江泸水搬迁过来的傈僳族占总人口的80%,是“直过民族”(新中国成立后,未经民主改革,直接由原始社会跨越几种社会形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行政村。近年来,踏清河村立足市场导向,大力发展茶叶、咖啡、坚果三大产业,在思茅区人社局等单位的帮扶下,按照“公司带动、党员示范、长短结合、林下套种”的方式,推进特色农业产业科学发展,逐步走出一条产业发展兴村富民之路。

清香富民

“绿叶子”变成“金叶子”

和计忠是踏清河村一名普通的农民。4年前,他利用当地产业优势做起了茶叶生意,平均每年收购鲜叶500多吨,加工成红茶运到市区茶源广场批发给各地茶商,每年销售额达100多万元。“接下来我想尝试新的销售方式,比如电商直播,拓宽销售渠道增加收入,助力家乡发展。”和计忠说。

思茅区人社局与踏清河村着力将茶产业打造为致富增收产业,采取技能培训、品种改良、有机化改造等方式,推进茶叶品质日益提升,不断拓展销售市场。目前,踏清河村共有茶地9347亩,2022年产量达1022吨,平均每亩每年可创收4000元至5000元。下一步,全村计划有机茶改造约5000亩,改造完成后将进一步促进村民增收,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醇香富民

“金豆子”鼓起“钱袋子”

“我们家做咖啡初制加工,用改良后的机器进行无水脱皮晾晒,每年的咖啡采摘、生产加工周期,可加工300多吨,每吨收入300元至500元。”踏清河村村民李波才说。

近年来,踏清河村把握机遇和政策优势,大力发展咖啡经济,部分致富带头人率先引入无水加工工艺,持续推进咖啡加工现代化升级,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咖啡产业提质增效。2018年,踏清河村咖啡提质增效补贴(190元/亩)发放实现全村覆盖。目前全村种植咖啡12960亩,户均14亩,每年产值达2000多万元,咖啡产业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一张新名片。同时,该村村两委班子与致富带头人还积极拓展销售渠道,不断提升踏清河村咖啡知名度,“踏清河咖啡”品牌走俏市场。

果香富民

“坚果子”探索“新路子”

为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2010年,踏清河村引入澳洲坚果种植,在技术人员的帮助下,不断探索优良品种嫁接等改良技术,目前,全村坚果种植17700亩,2022年总产量1785吨,产值达900多万元。掌握技术的村民通过“技能入户”传播经验,实现全村互帮互助的良性带动。踏清河村还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投资212万元建成加工厂发展集体经济。

“我们厂是踏清河村唯一一家坚果收购加工厂。时下是坚果采收季,平均每天可以收购鲜果40吨。忙不过来,我又临时雇了15名工人轮班工作。”坤润咖啡加工厂负责人麻有坤说。

踏清河村通过“农户+合作社+公司”的模式,把坚果销往浙江等地,实现了产业发展与村民就地就近就业和增收共赢。“我在这里上班十多年了,每个月工资4500元,收入稳定,还能照顾老人和小孩,也不耽误做农活。”在厂里忙碌的踏清河村村民育省说。

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旺则人民富。近年来,思茅区人社局紧紧围绕“项目扶持、产业发展、群众致富”的工作思路,加大茶叶、咖啡、坚果产业发展力度,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带动村民持续增收。2022年,踏清河村总产值近400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4万元。(边紫璇 王雁)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本期编辑:张子璇

我知道你在看

发布日期:
分类:未分类

作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发布信息 解读政策 服务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