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第39个教师节前夕,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主办,市学校德育研究会承办的第五届北京市大中小幼教师讲述我(我们)的育人故事展示交流活动举行。我校选送的人工智能学院黄丹丹老师讲述的育人故事案例《以实践之道,育桃李芳香》荣获一等奖,数字财金学院张淼欣老师讲述的育人故事案例《塑造心灵,让生命更加饱满有力量》荣获二等奖。本期让我们一起走进张淼欣老师的育人故事!
张淼欣案例《塑造心灵,让生命更加饱满有力量》荣获二等奖
讲述人:
张淼欣,女,中共党员,数字财金学院辅导员。学校第一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班学员,荣获2022年就业先进个人二等奖,指导学生参加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获得北京市赛二等奖;连续两年组织学生参加首都大学生心理健康节,荣获学校2022年心理文化月“优秀指导教师奖”。
塑造心灵,让生命更加饱满有力量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其著作《什么是教育》中提到,“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千百年前我国的先哲孔子曰:“有教无类”。育人是一个育心的信仰,坚定相信每个人都有花开的一天,或早或晚,但都有属于自己绽放的那一天。一棵苗长成参天大树,要度过无数个春去秋来,经历无数次风吹雨打。如果说讲育人故事,我顿觉愧不敢当,一是因为在入职近一千天时间里,我和学生的关系更倾向于教学相长,相互磨合;二是和同学们相处的每一天都是一个又一个或精彩或相互取暖的故事。故事每天在发生,我也与他们在一朝一夕间携手成长,成为了他们口中那个遇事想要去倾诉、去依靠的张老师。来到经管后,我经常思考什么是幸福、怎样理解幸福。这是一道极难的哲学命题,也关乎生命存在的意味与价值。因为在我自己的成长道路上,也因高考后丧失了动力、被一种如今的青年经常得的“空心病”所困扰,喜忧被分数左右,幸福被得失牵制。被量化的分数真的可以定义幸福吗?一朝一夕的得失就是人生的意义吗?
在这三年当中,我一直记得一个数字,这是我负责的班级心理健康重点关注台账的名单数量,因此这些台账上的同学在学校的平安与健康成为了我和各位班主任老师们的一份牵挂。在新生入校的时候,有幸承担新生的心理健康课程教师。在学习的前期课程当中,我便尝试着带领同学们找到丢失已久的东西——自我意识。我们总致力于对外探索,疲于完成外界的期望。然而曾几何时我们是否发现“自我”的存在才是谜中之谜,对内探索才是个人发展的根基。自我意识的觉醒带来人格的完整,从而找到幸福的方向,理解奋斗的意义。
还记得2020年10月,一位同学微信与我联系,短短的数行字让我无比震惊,她近期感觉非常压抑,课堂里注意力不集中,生活感觉没有目标、没有希望,也提不起兴趣,在北京安定医院就诊后她被诊断患上了中重度的抑郁症。其实像这位同学一样家境贫寒从农村来到校园的同学有很多,在求学阶段生活中只有应试,考学让他们第一次来到大城市,在经过生活习惯、学习环境、奋斗目标的适应与改变中容易生出自卑和对未来的迷茫。在自我与社会的调适中,失去了自我,从而让自己的自我效能感和自尊很低,对自己产生了怀疑。在经历了一年的休学后,她终于回到了校园。我定期与该生陪读的母亲沟通孩子的生活情况,在班里我会鼓励她多和优秀的同学一起完成小组作业,多在合作中发表意见。在就业这一年,我鼓励她多出去实习,帮助她探寻就业的方向,并从中找到自己的快乐,悦纳自己,在好的心态当中不断进步、突破原来的自己。慢慢的,从她和母亲的脸上,看到了久违的笑容,也能够接纳自己的状态、找到自己的步伐。今年7月,这位同学顺利毕业准备和母亲一同前往沧州工作,在毕业之际她和家长共同参加了毕业典礼,在临近毕业之际,她的妈妈握着我的手说因为曲折的经历才觉得这个毕业证得来的不易。我也很为她高兴,在大学期间明白了生命的与众不同,找到了自己独特的价值。
2022年秋季学期,我又迎来了一批新生们。我所带的这些同学们大都来自北京,通过自主招生的方式来到我校。这些从小在城市当中长大的孩子们虽然从小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但是他们的目标感和动机很弱,没有生存的压力,却常常受空虚感和孤独感困扰,缺乏生命力。这个学期疫情消散,我们学生党支部在清明节之际带领同学们来到了沙峪抗日纪念碑开展了缅怀先烈的主题党日活动,并参观了焦庄户地道战、进行了户外拓展活动。在活动中,通过这种活泼的形式让同学们思考家国、小我与社会的关系,将自己的前途与命运和国家相连,将自己融于时代的浪潮当中,拼搏,是浪里白条搏击风浪的矫健少年,休憩,也是坐看家国复兴的见证者。
一个人的人生很长,几十年的起起落落、跌跌撞撞;一个人的人生也很短,在历史长河中微不足道的一瞬。但是每个人的心灵是独一无二的,生命都是饱满有力量的。
张淼欣与学生在一起
END
数字财金学院党总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