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绵阳:构建“三大体系”打造职业能力建设创新改革先行区

  2022年,四川省绵阳市率先设立职业能力建设创新改革先行区,着力解决制约技能人才队伍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一年多来,绵阳市构建公共实训、技能竞赛、成长激励“三大体系”,通过实施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全链条改革创新,着力培育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的技能人才,加强职业能力建设创新改革先行区建设。

构建公共实训体系

  “政府+市场”抓管理,实现优势互补。投入资金3980万元建成全省首个市级公共实训基地,配备数控车(铣)床、焊接、网络布线等实训设施设备896台(套),设立公益二类正科级事业单位公共实训和技能评价指导中心负责基地管理。实训中心与四川九洲技师学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培训中心建立政校企合作,牵头长虹、九洲等重点企业和院校组建成立“绵阳市职业能力建设联盟”,实现企业在人才培养上由“被动接收”变“主动参与”,已输送技能人才3000余人。

  “主基地+分基地”建网络,实现场地扩容。围绕产业发展、区域布局等特点,充分发挥市级基地辐射带动作用,有效整合全市行业部门、院校、科研院所等资源,设立15个公共实训分基地,涵盖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社会大健康等领域70余个工种,形成布局合理、点面结合、精准有效、机制健全的实训网络,加快建设公共实训城。

  “专家+教师”强保障,实现资源共享。按照“政企校园地”模式,联合绵阳师范学院、九洲集团、人力资源产业园建立职业培训和技工教育师资培训中心,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专家数据库,首批在库人数418名,“首席顾问组”人员6名,“首席专家委员会”人员13名,有效充实了基地专家力量,目前已累计开展实训服务2万余人。

完善技能竞赛体系

  建立制度规范赛事管理,出台《绵阳市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办法(试行)》,构建以绵阳市职业技能大赛为龙头,行业、专项、县级技能竞赛为主体,企业、院校技能竞赛为基础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今年全市已举办市级职业技能竞赛12项,参赛人数超过5000人。

  创新模式扩大竞赛影响,坚持集中开放办赛,推行“赛展演会聘”相结合的办赛模式,在职业技能竞赛期间开展技能展示、绝技展演、论坛研讨等配套活动,举行“技能大师手作”产品发布推介,中式烹调等赛项创新“专业评委+大众评委”的评价模式,提高社会参与度,打造集“比赛、展示、体验、观摩”于一体的技能交流平台,引导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落实政策加大参赛奖励,出台《绵阳市技能人才参赛获奖奖励实施办法》,对参加省级以上职业技能竞赛获奖选手给予最高20万元奖励,市级竞赛各赛项获第一名选手直接授予“绵阳市技术能手”称号,按规定晋升职业技能等级,今年已有28名参赛选手获市技术能手。

搭建成长激励体系

  将高技能人才引进纳入市委“人才十条”新政支持范围,支持用人单位引进急需紧缺技能人才,对在技能人才引进、培养、服务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个人、市场化人才服务机构等,给予最高200万元激励。对引进符合条件的技能人才按规定给予每人最高40万元安居补助。

  加大荣誉激励,出台《绵阳市技术能手评选认定管理办法》《绵阳市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等,创新实施科技城人才计划“科技城工匠”育才项目,构建技术能手、科技城工匠、技能大师工作室“三位一体”的荣誉激励体系,对获评科技城工匠高技能人才发放6000元/年技能津贴,对建成的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给予20万元奖补。

  拓宽发展通道,在技能人才较为集中的工程领域开展高技能人才职称评审试点,把技能技艺、工作实绩、生产效率、传技带徒、专利发明、工艺改进、技能竞赛成绩等作为评价标准的重要依据,允许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全国技能大赛参赛选手等高技能人才,直接破格申报高级职称,38名高技能人才取得中高级职称,在全省率先实现技能人才和专技人才职业发展贯通。(郑洪华 林嘉诚)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本期编辑:王瑶

我知道你在看

发布日期:
分类:未分类

作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发布信息 解读政策 服务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