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期分段递进,这个小学期他们获得技能和素养的双提升

信息传媒艺术学院2021级书画艺术专业的学生们在申树斌老师的带领下,从永定门沿着中轴路一直到鸟巢,进行实地采风,通过油画、水彩等方式进行创作,展现了北京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这是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小学期的一个场景。

6月19日开始,学院开展为期三周的小学期实践教学,7月7日进行了集中展示,学生们感叹收获满满。事实上,学院从2008年以来,通过多学期分段递进的方式,逐步形成了北青职教实践教学特色。

▲“北京胡同文化采风与创作”课程部分学生作品(左右滑动,欣赏更多作品照片)

让学生动起来

构建“通-专-创”三阶梯能力培养模型

走进学前教育学院“幼儿主题画创作”通用技能训练课堂,一年级的同学们正在聚精会神地进行绘画创作。大家表示都很喜欢这样的实践课。针对不同专业、年级特点,学院各专业在实训学期构建了“通用职业能力—专项核心能力—就业创业能力”递进式培养模型:一年级对应岗位通用需求开展通用职业能力实训;二年级对应岗位核心技能开展专项核心能力实训;三年级对应可持续发展需求拓展实训项目,巩固创新创业综合技能。

▲“幼儿主题画创作”小学期课堂

在这次小学期中,学前教育学院为一年级学生设计了“学习幼儿园课件制作、幼儿主题画创作、幼儿教师健康素养训练、幼儿园一日生活观摩见习”等通用技能模块;二年级学生赴幼儿园、早教机构完成保育教育岗位实训,学生逐渐适应并独立完成保育工作环节。

▲2021级学前教育(师范)专业学生进行小学期总结

让场景实起来

探索“校-企-社”三场景实践教学模式

国际学院旅游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进驻各校外实训基地开展出入境服务、国际文旅服务等实训项目实践。组织学生进入北京双雄对外服务公司、中智国际商务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等企业,开展出入境签证实训,提供签证咨询和业务办理服务,在真实场景中提升实训的实效性,服务首都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

和国际学院相似,各二级学院不断创新实践教学场景,配备“校内双师+企业大师+社会导师”三支队伍,构建“校内仿真场景+行业企业真实情境+社会大舞台”三场景教学平台。根据学岗、随岗、跟岗、轮岗、顶岗不同阶段需求灵活安排实训时间,满足学生职场通用场景、专业岗位、创业平台等多类型、多阶段模拟强化、现场观感、沉浸体验等教学需求。

▲2022级大数据与会计班小学期实训总结

让技能融起来

开发“岗课赛证”四融合实训内容

“学长沙龙”是今年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小学期的特色环节。10位优秀毕业生受邀走进实训课堂,与2021级在校生进行职业交流,围绕同学们关心的职业问题进行了深入互动。此外,实训学期还带领学生走进北京四季青养老企业参观访谈、走进用友新道数字馆开展研学,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对智慧健康养老产业数字化、智慧健康行业、企业和岗位的深入认知。现代管理学院在实训学期中还融合了1+X中级老年康体指导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培训与考试、养老产业职业认知模块。

▲“学长沙龙”活动邀请10位优秀毕业生与2021级学生进行职业交流

从技术岗位复合型人才需求出发,以典型工作项目为载体,与行业企业共同构建模块化、能力递进式的课程;以行业认证、技能竞赛能力素养要求为目标整合教学内容与标准,学院将“岗、课、赛、证”融为一体,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养。

让实践凸显“政治、青年、人文”特色

更好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

开展社会调研、服务乡村振兴、探索服务首都基层治理……在实践教学中彰显“政治、青年、人文”特色,是学院开展实践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各二级学院结合专业特色,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

在青年工作学院“职业素养—基层治理调查内容”小学期模块中,通过实训让学生真正走入基层治理,叶承芳老师带领同学们进行调查结果的分享。青少年网络使用、社区养老志愿服务调查……同学们围绕这些选题,通过调查研究,深入基层、扎根基层,了解基层,深入理解本专业与基层治理岗位之间的关系。

▲“职业素养—基层治理调查内容”课程中,学生们正在分享调研成果

2022级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28名学生在林巧琴、王豪老师指导下,赴红庙村开展小学期实践。他们全面调研、梳理了红庙村当地旅游资源,立足于红庙村灯笼制作、五项非遗技艺等优秀传统文化,提炼出红庙村的民族性、地域性特色,绘制红庙村产业规划图。

让学习真正发生、可见发生

为首都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近期,党委书记杨志成、副院长张志斌旁听了实践教学课堂。杨志成对实训学期教学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学生真做实干,自主探究、自主建构、自主展示,做到了“让学习真正发生,可见发生”;基于职业人才“生手—熟手—能手”成长路径开展实践教学体系的顶层设计,实训学期具有创新性;实训学期的项目设计及选题具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并取得了丰硕的实训成果。希望师生发挥专业特长,进一步夯实学院“政治、青年、人文”特色,聚焦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定位,服务“两区”建设,为首都高质量发展做贡献。

实践教学是推动高职院校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共同育人机制改革的关键抓手,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素养的特色课堂。学院将持续把“政治、青年、人文”特色与集中实训有机融合,将单项技能、综合技能及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有效对接并逐级递进,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信息来源/ 教务处

文字/ 徐静兰

图片/ 马国力

排版/ 杨志雄

责编/ 梁  岩